在抗震救灾的重建阶段,近日来有很多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们讲述英雄事迹,来宣传中央领导的英明决策、宣传抗震救灾中的事迹,广大干部群众听后很受启发和感动,决心以抗震救灾事迹来鼓舞当前的工作。通过讲述事迹报告,从中看出,作为一名党员在抗震救灾中,处处表现的先锋模范作用,看出在困难面前党员的价值理念与行为何等重要。
曾经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这是说,共产党员能够在艰难困苦的场合起先锋模范作用,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一般群众难以承担的任务通常会给共产党员。
还有同样流传甚广的话:“共产党员也是人。“这句话的含义,是指共产党员同样有七情六欲,人性的光辉与弱点在共产党员身上也会交织在一起。
作为“人”的共产党员,同样有对生的眷恋和不舍。在自己的亲人丧生之时,同样有深切的悲痛和无边的思念;在平时的工作中同样会有这样和那样的缺点。但他们能够在关键时刻战胜人性的弱点,为他人服务甚至献身,在这个时刻,共产党员就成为“特殊材料”,共产党员的性格由此升华。归根结底,实现这种升华的根本动力——人民利益至上!
党的组织行为,同样展示了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理念。党继承了历史的优良作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地震最初三天内就开了两次紧急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胡锦涛、温家宝赶到了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强调救人是第一位工作,嘘寒问暖,为民众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
在这一理念下,还有渗透着时代特点的组织行为:
一是前所未有的公开透明。党和政府从第一时间就如实报道灾情,随时更新相关信息,赢得了广泛的信任与支持。甚至,在抗震救灾中表现恶劣的个别党员、领导干部,也被公开处理、公开报道。
二是一些失去子女的母亲组成的团体,也成为抗震救灾的志愿者,安抚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母亲们。还有各种各样的群众团体、志愿者都在尽其所能,为灾区人民服务。这种态势,既是中国公民社会逐步发育的结果,也是党的群众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的结果——人民利益至上。这必然导致党真正相信和依靠群众,必然形成执政党、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实现抗震救灾率最大化,也由此形成了政党、政府与社会各尽其能,服务于共同目标的新格局。
三是以最快的方式回应来自公众的某些疑问、质疑。比如,通过媒体及时回应关于检修交通道路中有无人员伤亡问题;及时解答社会捐款如何使用如何监督问题;对公众关注的教学楼建筑质量问题也没有回避等等。而及时回应恰恰是良好的治理不可缺少的要素,是承担责任的表现。执政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拥有执政权利,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邓小平在1956年党的八大上说党是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时期完成特定历史任务的“工具”。当我们把人民的利益提在“至上”位置时,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工具”时,人民就承认党是自己利益的代表者,党因此就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那位被救出的幸存者,为什么在重生的第一时间要求入党。
商学系 许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