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精神与要求,我校将于2025年11月接受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便于全院师生深入理解和把握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基本理念、基本内涵和基本方法,努力营造“人人了解评估、人人关心评估、人人参与评估”的浓厚氛围,现推出“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小课堂”系列专题,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与交流分享。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什么是新一轮审核评估?
新一轮审核评估是相对于2013-2018年组织实施的审核评估(简称上轮审核评估)而言的。2021年1月21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 (2021-2025年)》(简称《方案》),启动了新轮审核评估。开展新一轮审核评估是贯彻落实中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 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 的意见》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 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对接新时代教育评价、 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要求,引导督促高校遵高等教育规律 和本科人才培养规律,聚焦本科教育教学量全面提升。
为什么要开展新一轮审核评估?
一是落实中央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二是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紧迫任务;三是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工作的内在需要;四是顺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新一轮审核评估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上轮审核评估的延续、改进与升级。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新”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评估导向的变化。强调把立德树人融入评估全过程、全方位,强化立德树人基础、指标和制度建设,加强学校办学方向、育人过程、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审核,引导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2)评估内涵的变化。变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为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突出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紧扣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主线,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引导高校构建“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和“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强化教育教学内涵建设和质量文化建设。
(3)评估类型的变化。针对上轮审核评估分类指导不够、对不同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高校个性化引导不强的问题,围绕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需求,采取柔性分类方法,提供“两类四种”评估方案和不同指标模块供高校自主选择。
(4)评估方法的变化。采取线上与入校“一体化”评估、定性与定量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等方式,当好“医生”和“教练”,为学校诊断把脉,突出评估为学校服务。
(5)评估功能的变化。突出评估的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强化评估结果使用和督导复查,评价结果供“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学科评估共享使用,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精准开展工作提供参考。坚守国家对本科教育的强制性质量底线要求,建立“问题清单”,建立“回头看”整改复查机制,推动高校落实主体责任、建立持续改进长效机制,培育践行高校质量文化。分类设置常模数据供参评学校作对照比较,帮助学校找准与同类院校、标杆学校的差距与不足。
新一轮审核评估在方式方法上有哪些创新?
新一轮审核评估创新评估方式方法,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评估流程、实现一校一案、强化多元评价、 落实减负增效。
一是增加线上评估环节,优化评估流程。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行线上与入校评估“一体化”设计,充分发挥线上评估考察优势,“做全做深”线上评估、“做准做实”入校评估,线上评估与入校评估相结合,让评估流程“优起来”。
二是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实现一校一案。“两类四种” 评估方案中,模块化设计定性指标、弹性设置定量指标,设置必选项和可选项,兜底线、促特色,尊重学校自主选择权和专家专业裁量权,与学校一起制定“个性化”评估考察方案,实现一校一案,让组织实施选择权“落下来”。
三是注重常态化资源运用,落实减负增效。深挖常态监 测数据,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以下简称“国家数据平台”)和年度就业质量数据生成数据报告;精简入校评估专家人数、天数、环节;多措并举避免重复工作,让评估负担“减下来”。
四是丰富评估视角,强化多元评价。构建了“1+3+3” 校内外多维立体综合评价体系,分别从常态资源、学校教师、 在校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等多元多维视角进行评价,让评价体系“立起来”。
素材来源:郑州商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